2018-07-02 00:00 30384次阅读
进入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创建新业绩
李 毅 中
(2018年6月28日)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8中国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10年前,中国工经联会同中国煤炭、机械、钢铁、石化、轻工、纺织、建材、有色金属、电力、矿业等10家全国性工业行业协会共同编制发布《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启动了社会责任推进工作。10年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通力合作、部门指导关心,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我们行业协会提供了大量专业服务。当前,新时代对工业企业的角色定位和任务担当提出新要求。总结大家的经验,我就新时代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谈几点体会。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本源内涵不断丰富,工业企业履责要与时俱进
企业社会责任是国际性的发展观,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为准则,需要在实践中对其内涵进行丰富和完善。
第一,本源内涵的界定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和起点。
早在201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在发给“2010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的书面讲话中,就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高度做出过前瞻性的重要指示。他指出企业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也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妥善处理企业内部外部关系;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负责,对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整体合力。他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涵盖六个方面,即坚持依法诚实守信经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维护职工健康安全等合法权益、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张德江同志对企业社会责任本源内涵的重要论述,阐明了企业守法诚信是根本,质量、资源、环境、安全是要素,以人为本是宗旨,可持续发展是方向。这些重要内容成为开展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工作的基本指引。
第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需要分析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增加新内容、适应新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时代。发展方式转变、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转型加快、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决胜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直面社会民生新问题。近些年来,如大气雾霾、生态破坏问题,食品安全、网络诈骗、商业欺诈问题,脱实向虚、房地产泡沫问题等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不断出现,防止、避免和治理这些问题是新形势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上述基本要素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赋予新的内容。企业履责要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严格执行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典范。
第三,实践探索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断丰富创新。
近年来,一批优秀的工业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会责任理念,不断推动实践创新。本次发布的报告中有许多典范案例和先进经验。国家电网公司自2014年以来持续探索和推进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制,总结出版了系列社会责任管理工具书。伊利集团结合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健康中国社会责任体系”升级为“共享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系”,为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打造“全产业链质量管理生态圈”。沈阳机床致力打造智能智造谷,发布i5OS工业操作系统,向使用者免费开放。三一重工布局工业物联网,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建立了先进的现代化数字工厂,创出世界级品牌。科大讯飞在语音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领域达到国际水平,取得多项国际人工智能大赛冠军。瓮福集团先后完成了磷石膏渣场防渗、磷石膏废水回用、重安江流域治理等项目,解决了困扰磷化工行业许久的难题。中国有色秉承“释放资源价值,共筑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观,在国际化运营、科技创新、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员工关怀等方面积极践行。吉利汽车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通过产业、教育、就业和农业扶贫等举措,帮扶12000个贫困家庭。他们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二、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的新任务,是企业应担当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目标新任务,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赋予了新的内涵。
第一,企业要勇于承担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责任。
企业应将自身发展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之中。“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工业企业应当深刻领会和深入落实“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战略部署。坚守本职、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这是新时代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担当两个百年目标重任,需要时代精神。一是企业家精神。习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如何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9月发布的《意见》做了最好的回答。中国优秀企业家既有历史的传承,更有时代的锤炼,形成了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职责、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企业家首先是创建、引领、重塑企业的掌门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团队;企业家又超越了企业的范畴,将国家战略转化为企业经营方针和创新创业行动。我们企业家应经常自责自问,是否全心全意地担当了这两个责任?二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反映出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要求从业者勤勉敬业、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勇于创新。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要在本职工作上努力培育、尽力体现这些精神,尽到自己的责任,塑造自己的前程。
第二,企业要积极承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望的现实责任。
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既是当前繁重的攻坚任务,又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必须淘汰落后、化解过剩,破除无效供给,才能腾出市场,释放先进产能,优化资源配置。针对效益低下的状况,必须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扩大企业盈利空间,提高资产盈利能力。针对节能、环保、质量等薄弱环节,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有效投资补短板、强弱项。尤其是针对产品和服务的差距,工业企业更要努力“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提供优质、绿色、低碳、安全、时尚的产品和温馨、周到、便捷、满意的服务,创造需求、引导消费。以诚信经营、顾客至上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树立中国制造、“中国质量”的信誉。
第三,企业要主动承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转型的底线责任。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尤其是污染防治,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实现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精辟分析了形势任务。指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号令我们要咬紧牙关、爬坡过坎、跨越关口,分阶段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既定目标。我国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68%,工业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分别占全国的83.2%和63.8%,烟尘粉尘占80.1%,挥发性有机物(VOCs)占43%,工业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约占全部污水量的近四分之一,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量占全国的13.2%和9.4%,并含有多种其他有害物,工业是水污染的重要源头。此外,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每年已超过30亿吨,综合利用率只有60%。我国CO2年排量达92亿吨,主要也来源于工业。工业企业应当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当前工业企业尤其要自觉服从国家环保督查巡视,顺应“倒逼机制”,坚决关停淘汰不合格、不达标产能,迅速整改治理,杜绝任何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应当说,这是对我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严厉考验。
第四,企业要创新承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责任。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既是指宏观经济,也要渗透到微观经济活动中。其中“效率变革”有特殊的含义,工业效率的高低,集中表现在技术经济指标上,工业企业应当结合实际针对问题思考如何落实。从2010到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虽然增长了一倍,但主营业务利润率却从7.6%下降到2016年的5.97%,2017年回升到6.46%,有好转,美国近几年在8%以上。我国工业增加值率近些年在21%-22%左右低位徘徊,发达国家在35%-40%。再如万元GDP的能耗2017年降为0.65吨标煤,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2.1倍。再说全员劳动生产率,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很大,但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10.1万元/人·年,是国际平均水平的40%,美国的8%。通过以上这些“率”的分析,透过数量扩张的表象,折射出在“质”上的差距,即“效率”不高的问题。工业企业应当坚持创新驱动,全方位推进技术、产品、组织、市场和管理创新,特别是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高新技术相结合,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三、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挑战
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如今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及人民生活,催生了先进生产范式,带来了便捷生活方式,但也产生了违法违规、诚信缺失、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用户信息安全问题频发等社会问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新挑战。
第一,互联网经济下企业“诚信”更显重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模式的创新使营商活动的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活动的参与者互不见面即可完成整个交易,消费者见不到商品只凭视频图像择物,用户由第三方付费等交易模式也大量出现。当前,网络诚信问题非常突出。如虚假宣传。一些企业和个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部分网站对所发布和传播的广告信息的准确性不加甄别,有些网站为信用造假提供便利,甚至作为牟利的手段。又如假货泛滥。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电商平台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横行提供了条件。阿里集团就组织了3000多人的专职打假团队,但仍不能彻底解决其所属电商平台的假货问题。再如承诺兑现失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迅速扩大市场范围,但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往往滞后,导致有些承诺无法兑现,给用户造成损失,企业丧失了信誉。防止和治理市场乱象,企业的诚信经营、诚信交易更显重要。
第二,大数据下企业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资源,拥有数据、挖掘数据、应用数据成为企业的重要能力,大数据为企业发现数据价值、提升和创造新价值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数据的本质在于真实,而不是弄虚作假和掺杂水分。一段时间来,由于技术手段、管理水平和认识不足等原因,一些企业和产业统计信息的不准确不可靠等问题较为突出,不仅给企业运营和战略谋划带来困惑,而且会影响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的成效。至于数据造假,或蒙混社会、沽名钓誉,或欺骗顾客、牟取暴利,或欺上瞒下,浮夸业绩,更是丧失了职业道德。在大数据时代,全面、准确、及时、可靠的企业数据信息是规范运营、正确决策、净化市场、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更是企业必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底线。各工业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准确收集、真实报送发布企业数据信息,忠诚于市场和消费者,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大局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企业通过反网络欺诈保护用户和自身合法权益。
互联网带来交易方式、交易规则和交易场所的改变,在便捷、高效的同时,也萌生了交易的隐蔽性和信息不对称,由此也为各种网络诈骗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近些年来,网络诈骗案件居高不下,涉案金额巨大,受害群体数量众多,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很多工业企业也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典型的是互联网金融欺诈,以投资理财为名在网上实施诈骗,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实施诈骗,“e租宝”非法集资诈骗案已受到法律制裁。再如互联网商业欺诈,以退款退票骗局、虚假优惠、钓鱼网站欺诈消费者,通过虚假交易、发空物流包虚造网流量,一些电商平台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卖场等。有鉴于此,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工业企业,抑或是其他企业,都应当本着为社会负责、为用户负责、为自己行为负责,全力支持、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反对和治理各种形式的网络欺诈,维护好、保护好用户和自身的合法权益,打造一个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
四、国际合作中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成效明显。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挑战,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问题、公平贸易、国际制裁等问题都增加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风险。
第一,严格遵守WTO规则和所在国法律法规。
坚持依法合规是企业开展国际化运营必须履行的底线责任。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和人才,对复杂的国际法律和规则了解不多,且习惯于照搬国内经验,容易因决策失误或违规操作遭受损失,教训深刻。因此,我国企业亟需增强国际化运营能力,切实做到严格遵守WTO规则和所在国法律法规。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强化法规意识,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安全就是效益”的合规理念,制定员工合规手册,明确合规要求,强化内部监督。其次要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从组织、制度、流程、管控、信息化等方面构建全面合规管理系统。还要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对企业涉及的国际公约及东道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全面梳理,总结业内国际合作正反案例的经验教训,并纳入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避免因不知情导致的违规事件,防止同类事件的发生。
第二,尽力当好国际化运营中的“企业公民”。
本土化经营、融入当地社会不仅是企业减少国际化经营中“外来者劣势”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作为“国际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据了解,我国不少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帮助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加强与当地社会各方的主动沟通互动,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受到所在国政府和百姓的赞扬。他们的经验归纳起来,重点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自觉加强当地生态保护。企业要严格遵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规定,符合当地环境标准,最大限度减少运营对当地的环境扰动和生态影响。二是积极推进当地人文劳工保护。企业要尊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增加员工本地化雇佣,重视和保护员工权益。三是主动参与当地社会公益事业。企业通过捐赠、投资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
第三,防范避免多种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较于国内运营,企业国际化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社会、金融、法律、市场等方面的风险。如果防范或应对不当,任何外部环境因素的重大变化都可能给企业国际化运营带来重大风险甚至重大损失。因此,企业在国际化运营中,要切实履行好对国有资产、民间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履行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要主动接受政府和部门的指导,加强与我国驻外机构、中介组织的联系,取得帮助和支持。企业要全面加强对可能的风险监控预判;详尽开展对外投资前的项目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以及风险评估,开展风险识别,制定风险预防与管控策略;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与危机应对体系,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