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8 14:35 225次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经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领导同志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自2022年起,从征集范例、调查研究和宣传培育三个维度开展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遴选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170家工业行业领军企业(2022年42家,2023年63家,2024年65家)成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根据工作计划,在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支持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于2025年持续做好本项工作,并将于年底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上发布当年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成果(含企业名单)。
现将研究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优秀企业成果和案例进行系列报道,构建中国工业碳达峰长效宣传机制,传递绿色低碳理念,为各地方、行业、企业做好工业碳达峰工作,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范例参考和路径借鉴。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友”,股票代码:603799)成立于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一家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友构建了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打造了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印尼镍产业、非洲资源产业以及循环产业五大事业板块;现拥有总资产超千亿元,下辖100多家控股企业,员工约3万人。2024年,华友成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图1 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打造绿色华友,以可持续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华友坚定上控资源、下拓市场、中提能力的转型之路,坚持“两新三化”的发展战略,构建了镍钴锂资源开发、有色金属绿色精炼、锂电材料研发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全产业链。加强钴、镍、锂等资源的供应链尽责管理,大力实施“低碳绿色可持续”的转型战略,打造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开展绿色设计、加强绿色制造、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供应链,为世界提供绿色电池材料。
图2 华友衢州产业园区
华友作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制造一体化的领先企业和ESG上市公司行动样本,以“创造客户价值引领产业发展”为使命,致力推动绿色发展、创造人类更加美好未来。华友被评为2023年度中国上市公司ESG百强,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2024年,华友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百篇最佳实践案例;华友循环入选世界循环经济论坛优秀循环经济案例,华友CDP评级气候变化“B级”评级,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治理及气候行动方面已经达到国际优秀水准。
一、绿色低碳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驱动
大力实施“支撑产业、引领未来”的科创战略,以技术进步引领产业发展,以产品研发助力市场开拓,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加强科研体系建设,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为公司提升一体化竞争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公司围绕“产品领先、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聚焦主流市场、主流客户、主流产品,加强新技术应用、新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实现了一批创新成果的突破。华友设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高性能锂电材料智能制造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锂电新能源材料省级企业研究院、华友新能源锂电材料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研发平台,专门从事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多元正极材料新产品开发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公司新获得专利授权257项,其中发明专利126项,有关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循环回收14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内外行业低碳发展相关技术标准20项。
二、绿色低碳管理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
华友在董事会层面下设ESG可持续发展战略委员会,在经营层面设立负责ESG政策和体系执行落实的ESG与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不断推进和优化ESG管理,定期监察公司ESG目标绩效,就气候变化、能源等ESG议题开展研究,逐步提升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与实践。2022年,华友发布了“‘双碳’行动报告”,明确2030年从材料端开始实现碳中和,2050年前努力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的愿景。
积极落实“双碳”行动,坚持“两集两化”“六化”发展战略,探索并践行绿色发展路径,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级绿色低碳工厂,产品入选国家绿色设计产品名单,推动低碳生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的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华友全资控股子公司成都巴莫、衢州华友资源再生、江苏华友能源科技,分别为全球首家正极材料“零碳”工厂、全球首家资源再生“零碳”工厂、全球首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零碳”工厂。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制度,自2021年开始,每年对已投产的法人主体公司进行组织边界全年碳排放量核算,通过核算、分析,清晰了解产品碳排放以及碳排放源的贡献程度,并取得国际权威检测认证机构SGS核查声明证书。
关注产品碳排放并从公司整个产业链上探索减碳路径,持续三年对全产业链(矿端到正极端)35款以上产品开展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核查(包含产品碳足迹),并取得国际权威检测认证机构SGS核查声明证书。
图3 华友温室气体核查
三、上下游企业协同减碳,打造绿色供应链
2023年华友供应商大会上,发布了华友低碳供应链建设规划,通过建立试点获取TOP50供应商一手碳排放数据、建立完整低碳采购制度和考核机制、建立碳强度指标并打造行业管理标杆等“三步走”的路线,提出到2050年实现全产业链达成碳中和,并且向各供应商倡议建立低碳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的一致性、多元性与稳健性。通过供应商低碳管理项目,对供应商开展调研和培训、管理人员意识培训、生产现场走访、温室气体盘查培训、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量化等多方面举措。设置供应商低碳采购审核评级制度,完善采购方案,协助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系统低碳管理,提高行业低碳管理提升竞争力。
四、提高清洁能源使用占比,优化能源结构
华友以自身清洁电力开发、绿色清洁电力采购使用、绿色电力证书—国际绿证(IREC)为补充,实现国内子公司绿色电力使用目标。其中,重点开展光伏、风电建设。通过光伏建设、陆上风电、核电等多元化途径,提升自身清洁电力使用比例,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自身清洁电力使用占比达到35%,2030年达到67%,2035年实现100%。
华友坚持绿色发展战略,持续开发和使用清洁电力、调整能源结构,于国内衢州、桐乡、广西三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布局风光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快园区电力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基地区位优势,使用水电资源,持续提升清洁能源结构占比,降低间接碳排放。
图4 华友衢州基地分布式屋顶光伏
五、践行循环发展理念,闭环电池材料循环产业
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华友和车企、电池企业共同探索建立闭环内的商业模式,成为包括浙江省在内多个省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示范企业。梯次利用方面,在行业内率先实现退役电池“回收-拆解-分选-测试-组装-运营-监控”端到端数字化管理,采用异构兼容、主动均衡等技术方案,打造了全系列产品矩阵,构建了集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独立配储于一体的综合场景解决方案。将再生利用提炼出来的“镍、钴、锂”等作为原材料,提供给合作企业电池供应商,用于制造动力电池,实现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闭环回收利用,为合作企业提供安全、绿色、可持续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服务,形成体系化回收、梯级和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闭环管理模式。江苏华友能源始终将绿色低碳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底色,积极打造“零碳”工厂,推动绿色生产,秉承“打造锂电金属绿色循环,助力能源转型,创造地球美好未来”的发展愿景,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贡献企业的社会责任。
图5 华友循环产业板块
六、推进数字化赋能,“双碳”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华友在企业运营、生产制造、产业发展等多个环节,始终大力推进数字化进程,坚持“工艺短程化、装备大型化、产线自动化、制造智能化、运营数字化、产业绿色化”的六化融合发展理念,2023年度公司旗下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数字基础设施集成”成功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公司旗下成都巴莫科技高端锂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成功入选国家2023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华友依托公司现有成熟的智能制造基础与ERP等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起常态化计算、披露的数字化碳数据管理体系,构建“华友智碳”一体化管理平台,范围覆盖公司主流产品的碳足迹管理以及法人公司的边界碳核查工作,理清其产品组合、物流、供应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抓住产品生命周期中其他环节上的重要减排和节约成本的机会,通过全方位采集碳排放数据,摸清碳家底,建立覆盖组织层面和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基础数据库,积极应对在碳边境调节机制下的不利因素,切实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和数据价值驱动高质量发展。
七、高水平“走出去”,打造有韧性绿色矿产供应链
华友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围绕绿色矿产,在印尼、非洲重点投资建设镍、钴、锂资源开发及冶炼项目,有力支撑公司及国内产业的稳定发展,突破了国内资源稀缺对锂电产业链供应安全保障的制约。
“走出去”20多年来,华友坚持产业项目必须深度融合到“当地社区、当地文化、当地生活”。通过社区援建、联合办学、环境保护、员工关怀、劳工保护等一系列社区公益事业,华友构建了属地人文生态;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围绕全球产业链进行项目的合作共建,形成了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共商共建共享的项目合作新模式,保障了供应链安全和韧性。
以印尼华越项目为例,项目利用被传统产业弃置的褐铁矿,通过先进的湿法冶炼技术,从矿石中提取商业上可用的镍、钴等原材料,将印尼原始的自然资源变废为宝,不仅大大减少了褐铁矿尾矿的潜在污染风险,还极大节约了矿产资源。项目配套的SCM选矿厂及印尼首条红土镍矿长距离矿浆输送管线项目正式全线投产运行,管道输送采用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管控,不受天气因素影响,大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红土镍矿矿浆管线实现了“运矿不见矿”的零污染、低排放、高安全绿色运输。2024年12月,华越获负责任矿产倡议(RMI)认证,公司在负责任矿产供应链管理和 ESG 体系治理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推动绿色、可持续的矿产供应链建设取得了成效。
华友钴业在二十多年的业务运营中,充分意识到ESG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积极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家政策的有效实践,也是应对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及气候变化风险的重要路径选择。坚持“绿色华友”发展战略,引领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全面制定和落实ESG政策与管理体系,以负责任的态度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版权声明:如转载或引用请联系项目组并注明文章来源。
联系人:中国工业碳达峰项目组
电 话:010-62385286、010-62386769
邮 箱:cfie623852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