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14:23 2894次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经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领导同志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自2022年起,从征集范例、调查研究和宣传培育三个维度开展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遴选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105家工业行业领军企业(2022年42家,2023年63家)成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根据工作计划,在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支持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于2024年年底召开第三届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并发布今年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成果(含企业名单)。
现将研究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优秀企业成果和案例进行系列报道,构建中国工业碳达峰长效宣传机制,传递绿色低碳理念,为各地方、行业、企业做好工业碳达峰工作,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范例参考和路径借鉴。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成立于2006年10月8日,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特大型中央企业,是国务院授权的投资机构,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业务领域涵盖公路、水运、铁路、市政、机场等全交通领域,拥有60余家子企业,覆盖投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装备制造、工程材料、信息技术等全产业链,2023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63位,位居ENR国际最大250家承包商第3位、连续16年位居亚洲上榜企业第1名。
近年来,中交集团认真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建立了绿色低碳发展管理体系,制订了行动方案、规章制度、规范标准,系统有序推进系列重点工作,全力当好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引领者、重点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者、绿色工程优质建设者、绿色低碳技术革新领跑者、全球生态文明价值贡献者,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中交力量。
一、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
中交集团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工作,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挂帅的绿色低碳发展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各项工作。建立中交集团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和中交集团碳资产管理和交易中心,已认定成立公路工程、长大桥梁、装备制造、水环境、建筑五个分中心,为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发布中交集团绿色低碳发展管理指导意见、工作考核、预算管理等6项规章制度,构建“1+N”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1”是绿色低碳发展指导意见,“N”是绿色低碳管理制度、绿色低碳技术指南、碳排放测算标准、绿色低碳管理平台等绿色低碳相关制度。制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规划,明确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重点工作方向。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中交集团节能降碳“三个目标”,到2025年,重点业务领域碳排放大幅下降;到2030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达到峰值;到206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
图1 中交集团“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和绿色低碳行动方案
二、不断提升工程设计建造管养绿色低碳能力
中交集团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不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促进核心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动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绿色化,在交通基础设施、市政环保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园林绿化、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绿色低碳相关业务。累计开展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码头、绿色机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环境综合治理等各类项目数百项。
在绿色设计咨询方面,编制了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港口工程绿色设计导则》(JTS/T 189-2023),以及公路、水运绿色低碳设计指南与评价等企业标准。从源头控制碳排放和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提升公路水运绿色低碳设计水平。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智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成套技术;构建零碳服务区技术体系,在雾灵山服务区应用。
图2 承平高速雾灵山零碳服务区
在绿色建造方面,推动公路、水运等大型项目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站全封闭水平运输流程化作业、打造“绿色智能拌合工厂”,探索施工装备“油改电”,推广预制装配化施工、省水船闸等绿色减碳技术;城市建设领域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建筑成套技术、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技术;机场工程领域实施“光伏+”改造。
图3 绿色智能拌合工厂
在智能养护方面,在宜宾三江新区、海南旅游公路等多场景投入智能检测设备、减碳养护材料、快速养护装备等低碳降耗养护技术,升级绿色智能养护新技术。
在核心装备方面,自主研发国内首艘LNG双燃料动力系统万吨级耙吸挖泥船“新海鲟”号,全生命周期减碳可达74万吨;岸电驱动智能绞吸船“浚清”号填补国内清洁能源动力疏浚船舶应用的空白;电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成功运用到跨运车、内集卡、正面吊等港口设备,推动港作机械零碳化发展。
图4 国内首艘LNG双燃料动力系统万吨级耙吸挖泥船“新海鲟”号
在绿色低碳技术方面,发布了中交集团第一批绿色低碳推广技术,利用公司技术服务平台进行推广,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进低碳工艺装备、新能源技术在中交集团首批10个绿色低碳典型示范工程的应用,前期开展绿色低碳专项方案策划,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与减排效果评价。公路绿色建造领域,形成智慧梁场工厂化建造、大型机械化低碳施工等技术,缩短作业循环周期,统筹路基土石方合理调配,在张靖皋长江大桥、承平高速等示范项目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减碳效益;水运绿色建造领域,推动省水船闸和施工全过程碳排放管理技术在平陆运河工程中应用,较常规船闸可节省60%以上的水资源,同时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动装配式高桩码头和大型船机协同高效作业技术在宁波舟山重点项目中践行应用,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绿色化水平;推动公司老旧装备综合循环利用,基于船舶研发改造为隧道安装装备,实现顺德伦桂路内河沉管隧道项目建设期碳减排量超3万吨;建筑绿色建造领域,重庆中交智慧停车礼嘉、汽博综合体项目应用了智能照明、可再生能源系统、能源管理平台等技术;在雄安未来科创城项目采用了BIPV+储能+直流应用+柔性用电+并网融合等创新技术;在上海总部基地项目构建了“建筑大脑3.0”的IOC智慧建筑平台及可再生能源系统,显著降低了建筑运营期的碳排放及成本,推动了公司内部建筑产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图5 重庆中交智慧停车礼嘉、汽博综合体
三、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
中交集团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的绿色低碳业务板块和业务模式,大力拓展绿色低碳业务范围,构建绿色低碳业务发展新优势。当前中交集团涉及的绿色产业类别涵盖国家发改委《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中规定的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产业6大类共计19小类绿色产业。
除主营业务绿色发展之外,中交集团深入布局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在流域综合治理、河湖生态系统修复、土壤环境修复、城镇污水处理、垃圾治理、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领域取得突破。在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和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打造绿色智慧湿地“雄安样板”。推动新型储能业务发展方面,获得宁夏、陕西、海南、辽宁等5座抽水蓄能电站合作开发权,建立了抽水蓄能咨询设计、建设、运营能力。参与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张家口氢储能发电项目,进入氢储能业务领域。绿色金融方面,在绿色贷款和证券融资、光伏绿证开发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宁夏中卫数据中心绿色金融试点项目落地,碳减排效益获金融机构认可,获得绿色金融渠道贷款利率支持;中交疏浚泰兴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提升项目发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中交光伏完成国内基建类央企首笔I-REC国际绿证认证和碳市场交易。
图6 孝义河口湿地净化工程
四、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
中交集团始终践行“科技兴企”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截止2023年,公司自主研发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工艺72项,取得专利的绿色装备8种,绿色技术奖项7项、国家专利218项,绿色环保认证2项。在绿色施工方面,混凝土3D打印技术在打印质量控制、精度控制以及打印能力方面的部分核心技术超越国内顶尖高校及相关研发机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桥梁建设装配化方面,“海上装配化桥梁建设成套技术”获得201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在装备制造方面,同步纤维磨耗层摊铺车为国内首台,提高养护效率50%以上,节约能耗30%以上;在绿色低碳材料方面,港珠澳大桥预制沉管裂缝控制施工技术研究获得水运建设一等奖,预制沉管裂缝控制成效成为业界典范。公司在持续强化绿色施工、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材料、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海绵城市建设板块技术创新研究基础上,开展装备节能、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利用、污水及黑臭水体处理、市政污泥处理、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温室气体减排等多个新兴领域重难点工程技术研究,为开展绿色低碳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五、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工程
中交集团作为基建行业的领先者,一贯重视绿色低碳工程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减排降碳等理念全面融入工程投资、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遴选确定了川藏铁路工程等十项中交集团绿色低碳示范项目,覆盖公路、水运、市政、建筑、装备制造等主要业务领域,并要求各项目制订绿色低碳专项方案,指导后续工程实施。通过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低碳标杆工程,有效推动公司发展能级提升,持续增强行业影响力。
作为主力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实现了海洋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在交通强国重大工程平陆运河项目中,坚决贯彻总书记对项目的重要批示精神,打造“近零碳”运河样板;在总书记视察的黄骅港煤炭港区,开创性实现煤炭粉尘和污水零排放,打造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样板工程;雄安中交未来科创城综合开发项目致力于打造雄安首个、国内领先的智能低碳示范区,已投入使用的“未来源点”成为了雄安新区第一座绿色低碳建筑。
图7 港珠澳大桥
六、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供应链
中交集团作为行业头部央企,从产品的需求、原材料生产、招标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促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提升行业整体绿色水平。
一是深化绿色采购,持续加强集中采购,减少能源浪费,在办公及生产场景中,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环保材料、产品、设备和设施,并探索制定产品及设备节能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纳入后续招标采购的技术文件中,引导产业链持续提高能效。
二是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公司绿色供应链构建指南,形成绿色供应链指标,建立健全供应商准入、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落实国家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要求,将相关标准纳入供应商综合实力考量评价标准,为绿色供应链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构建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绿色供应商入库、分类、管理、评价及产品碳排放信息披露等功能,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升供应链绿色采购管理水平。
四是研究绿色仓储物流体系,综合考虑库区选址、土地利用、运输距离、节能节材等因素,规划布局仓库位置,合理配置自动化设备,提高仓库作业效率,适时启动高效、节约的包装运输体系建设。
五是强化绿色回收,制定废弃物管理及回收利用办法,结合“中交云仓”等平台建设,支持闲置资源在线配置利用,推动闲废资源再利用和价值再生。
未来,中交集团将继续聚焦“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聚焦主责主业,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贡献中交力量。
版权声明:如转载或引用请联系项目组并注明文章来源。
联系人:中国工业碳达峰项目组
电 话:010-62385286、010-62386769
邮 箱:cfie623852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