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7 00:00 1626次阅读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勇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社会组织改革的大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将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行业协会开辟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特色行业协会的发展道路该怎样走?”。
《老子》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工业经济领域行业协会适应产业发展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做的事情很多、工作千头万绪,建立基础稳固、联系紧密、运行有效的支撑体系是协会建设的根本所在。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认真总结我会“三大支撑体系”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对于行业协会特别是综合性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三大支撑体系”,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总结行业发展和协会建设规律、构筑新型行业工作体系的一项创新性探索。“三大支撑体系”由专业协会、地方协会和行业管理机构、大型骨干企业及重点事业单位组成,覆盖了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各个分支行业和工作领域,既是联合会的重要组织基础,又是基本工作渠道和重点服务对象。我们于2005年明确提出这一思路,经过几年的实践,“三大支撑体系”的组织、互动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有效地发挥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一、建设“三大支撑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工艺复杂、产业链长、产品门类众多、技术更新速度快,行业发展的内部协调和外部配套十分重要。几十个分支行业、十几万种产品,几十万家企业,既有传统产业又有新兴领域,服务对象遍及一、二、三产和国防军工,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战略安全,又涉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会员类型包括企业、事业、社团,企业大到“航空母舰”小到“一叶扁舟”,所有制涵盖国有、股份、民营、三资,功能又分生产、装备、科研、教学、贸易、服务,生产工艺、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利益诉求千差万别。引领这样一个行业协调发展,必须努力建设和谐融洽的工作体系,形成“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氛围,统一意志、凝聚力量,共同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诞生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中。作为石油和化工行业唯一的全国性、综合性行业组织,2001年组建之初,就肩负起引领和服务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历史重任。但由于专业经济部委和地方行业管理机构层层改革撤并,行业工作缺乏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出现了许多“空档”和“缺位”:
一是行政型政府管理难以为继。由政府职能部门的两三个人管理具有几十个子行业、十几万种产品、几十万家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制订和贯彻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宏观调控措施,失去了专业支撑和工作渠道。
二是行业管理基础工作严重削弱。产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和涉及全行业的工作没人组织研究,统计信息渠道断线,经济运行无法分析、产业预警没人发布,分支行业之间、跨行业跨区域的问题没人协调。
三是行业工作机构职能各异、体系散乱。31个省区市中,25个设立了“精干”的行业管理机构,既有管理办公室、协会,又有控股公司,还有经委或发改委设一个处或一两位同志分管一个行业,编制不统一、覆盖不完整、工作领域和管理权限不一致。
四是企业自律与行业公共服务严重缺失。习惯于听从政府指挥和管理的广大企业失去了“领导”,发展大事不知找谁商量,利益诉求不知向谁反映,在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民营和三资企业更是摸不着头脑,数万家企业亟待有一个“主心骨”来引导和服务。
面对行业工作的“空档”和“缺位”,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成立的一批综合性行业协会被仓促推上了历史舞台,既无经济基础,又无工作渠道,职能不明确、工作缺手段、经费没保障,“赤手空拳”创业,企业的情况说不清楚,难以代表行业发出声音,也无法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不仅履职困难重重,发展下去甚至可能在刚刚完成起步创业之后就被“边缘化”。
我们在总结第一届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资源,广泛征求意见,根据行业的呼声,在2005年第二次会员大会上提出了建立新型行业工作体系的思路,即在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目标下,共同建设一个惠及全行业、完整有效的工作体系,得到了行业上下的热烈拥护。2006年召开了第一次行业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三大支撑体系”的定位和功能,即40多家专业协会代表各分支行业或工作领域,是行业工作纵向“条条”的联系纽带;各地行业协会和行业管理机构,与本地区企事业单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职责,是行业工作横向“块块”的联系纽带;重点骨干企业作为“龙头”,在行业和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是联合会服务的重点。三支力量有机结合,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条块结合”的支撑体系网络,并按照这一构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石油和化工特色的新型行业工作体系。
二、建设“三大支撑体系”的实践和成果
建设“三大支撑体系”充满了挑战和艰辛,经历了形成共识、工作互动、协同配套的过程。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循序渐进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相互支撑、和谐共赢的格局,实现了凝聚力量、相互融合的局面,是历史责任、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做法可以归纳为四个“依靠”。
(一)依靠共同事业凝聚。石油和化工行业有40多家专业协会,大多都成立20多年,都是“中国”字头,开始时对新的行业工作体系很不适应,也有的担心“地盘”被占、业务被抢、单位被并,有的甚至不服气、不服管。原石油和化工省厅撤销后成立的行业管理机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不到10家省级协会职能不明确,有的连注册资金都没有。大型骨干企业有专门机构管理,“手眼通天”,对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没有认识。面对困境,我们提出了“把协会当作事业来干”、“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健康发展”、“建立惠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服务网络”和建设“政府信得过、行业离不开、企业靠得住、国际有影响的行业组织”等一系列办会理念和共同目标;通过走访专业协会、地方行业管理机构和协会、大型企业集团,广泛宣传“三大支撑体系”的意义和作用,号召各方面积极参与;先后召开10多次行业、专业和大型企业座谈会,分析行业形势,研究发展思路,引导各方面充分认识建设“三大支撑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不遗余力地推动和促进省级行业协会建设,交流“参谋、服务、桥梁”作用的做法和成效,展示行业协会在新形势下的特殊优势和价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许多地方协会、行办和企业说,机构改革十多年,行业工作一直处在“迷茫”之中,这下可找到“娘家”了。
(二)依靠组织机制保障。我们围绕建设“三大支撑体系”,一是调整理事会和领导层的组织构架,推选龙头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中国化工、神华集团、中国化学工程、延长石化等8大公司出任高级副会长,推选专业协会、省级行业协会和地方大型骨干企业出任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建立了驻会领导及业务部门联系专业协会、地方协会和行业管理机构、高级副会长单位的制度,并在高级副会长单位和部分专业协会设置了兼职副秘书长,畅通工作渠道。二是制定了联合会与专业协会、省级协会和行业管理机构、高级副会长单位3个《加强联系与合作的意见》。三是坚持例会制度,每年召开高级副会长座谈会和地方行业工作座谈会,每季度召开专业协会理事长、秘书长和兼职副秘书长联系会,通报行业经济形势,交流工作经验,共商行业发展大计。四是积极扶持专业协会发展,不争地盘、不抢业务,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共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贯彻国资委赋予的职责,推进党组织全覆盖,加强监督检查,通过构建和谐氛围和规范管理,消除了误解,理顺了关系,加深了感情。五是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更名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2010年5月召开的第三次会员大会上通过,为最广泛地凝聚行业力量进一步奠定了体制基础,敞开了行业工作的大门。
(三)依靠重点工作融合。我们通过“三大支撑体系”,一是重点打造经济运行监测与信息发布、产业重大问题研究、科技创新、质量标准和对外交流合作等5个工作服务平台。共同建设统计直报系统,建立重大和突发问题会商机制,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在保证行业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集中全行业智慧,加强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我们编制了《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和6个专项、17个子行业的系列发展规划,作为指导行业“十二五”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建立产业重大问题研究机制,创办《产业重大问题研究》专刊,李克强、张德江、马凯等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在行业内外引起广泛影响。三是构建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奖励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四是开展“责任关怀”活动,提高企业安全、环境、质量和健康意识和水平。五是建立行业标准委员会,制订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有效地规范行业发展。2013年,我们通过“三大支撑体系”,在全国工业系统率先总结了重点领域26家企业和2家园区“调结构、转方式”的典型经验,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
(四)依靠优质服务吸引。我们通过内部改革、调整职能、剥离创收,集中精力做好服务,先后两次梳理服务需求,修订《加强会员服务的意见》,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模式,包括: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建立石油天然气和化工2个数据中心,推进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定期向企业发布行业统计信息,分析经济运行状况,开展先行指标预测;跟踪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及时发出产业预警。
——积极实施行业引导,为企业发展提供导向。制定发布《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石油和化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研究报告》和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几十个指导性文件、几百项研究成果;率先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建立石油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加强产业上下游发展的组织与协调;开展行业劳模评选,凝聚行业力量,鼓舞行业士气。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密切跟踪、主动研究行业难点问题,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石油和化工产业,展示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和谐发展;协调国际行业组织开展磋商对话,化解贸易磨擦。
——加强科技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荐优秀企业建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国家和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16大领域200多个专利导航;设立行业科技奖励基金;建立煤化工、生物化工等专业委员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强化质量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组建行业质量工作体系和制度,开展产品认证,组织“质量兴业”活动,大力推进名牌战略,推荐中国名牌产品、认定行业知名品牌,培育工业企业品牌试点和全国“质量标杆”单位。
——开辟国际交流渠道,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设立外资企业合作委员会,定期组织国内外企业开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安全及新材料等方面的研讨和培训,组织企业出访、举办会展;制定《指导外商投资目录》,帮助解决出口退税和排放标准等问题;定期召开外企座谈会,听取意见,解读政策,对话交流;举办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与国际化工行业组织和跨国公司开展良性互动。
——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促进人才强企。设立教育工作委员会,搭建产教交流平台,组织各类型、各专业的培训交流;参与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高校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和工程认证;举办职业技能鉴定和大赛,建立全国行业实训基地;推荐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
“三大支撑体系”的建设使联合会的组织结构、工作基础和履职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实践,我们的组织根基更加牢固,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服务内容更接地气。通过实践,我们对行业协会建设规律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了协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定位准确、合作共赢的立体工作架构。目前,“三大支撑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行业工作的主战场,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这项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引领和服务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进一步赢得信任和拥护,增强权威性和向心力。
“三大支撑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深刻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的行业协会不可能完全照搬外国的模式;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不可能照抄兄弟协会的经验,必须在借鉴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秉承服务宗旨,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行业组织为目标,巩固和发展“三大支撑体系”建设,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的历史责任。